电焊

一种焊接方法
电焊(英文名:Welding[1])又称电弧焊,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2]电焊分为: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4]
19世纪初,英国的戴维斯发现电弧能局部熔化金属的高温热源,1885~1887年,德国的科学家获得了碳极电弧焊专利,俄国的别纳尔多斯发明碳极电弧焊钳。历经8年英国的科学家由于对电弧焊的完善又获得了专利。[5][6]20世纪初,碳极电弧焊和气焊得到应用,电弧焊从20年代起成为一种重要的焊接方法。[5]在1914年—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战开始期间电弧焊在美国开始应用。[5][6]1951年苏联的巴顿电焊研究所创造电渣焊。1953年,苏联的柳巴夫斯基等人发明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促进了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应用和发展。[5]1957年美国的盖奇发明等离子弧焊;60年代出现了高能量密度熔焊。[5]电弧焊接技术是当前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工艺,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要求和工业发展要求的新型综合工业加工技术和方法。[7]
电焊被广泛应用于造船、压力容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钢结构制造领域。[7]电焊能够满足不同结构件的焊接要求,并且焊接性能优良,具有焊接热应力小、焊接结构紧凑等诸多优点。[8]电焊作业工人职业危害主要有:金属烟热、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锰中毒、以及吸人氟化氢、氮氧化物、臭氧,引起的呼吸道刺激症状。[3]

发展历史

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