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

展示中国领土的地图
中国地图是指着重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以及疆域内各类地理要素的分布的地图。按照地图的一般分类 ,中国地图分为政区地图、地形图、自然地理地图、人文地理地图、卫星影像地图等类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中国地图的图面范围、国界线、重要岛屿的绘制等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仅是正式出版的地图作品,普通网民传播的(尤其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中国地图也应该严格遵循这些规定,以保持中国疆域领土的完整性。[6][2][1][7]
中国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画像中分别持有规矩(圆规和直尺),它们都是测量和绘图的工具。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古墓发现的一块铜板地图,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水系地图,经过复原,和湖南地区的湘江西江流域的水系流向非常相似。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李寿明刻绘的《平江图》和现代苏州城内的结构几乎一样。《康熙皇舆全览图》是清代康熙大帝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三角测量等方法绘制而成。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旧中国的地图测绘事业困难很大,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装备落后、地域不均,真是步履维艰。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图测绘事业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并与世界测绘和地图制图的发展基本保持一致。[8]
绘制中国地图时应当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及其形状特征,正确表示中国国界线,中国全图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并用相应的符号绘出岛屿归属线,必须正确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表示了国家版图的地图,象征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意志和政治外交立场。因此,必须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10]
2023年2月6日 ,自然资源部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11]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