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古汉路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3]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三口之墓。该墓葬是湖南地区迄今(截至2023年6月)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王侯墓群,也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8][9]1976年,马王堆汉墓遗址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0]2013年5月,该墓葬被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
马王堆汉墓于1971年被发现,1972年至1974年对其进行了发掘,[2][12][5]先后发掘出相邻的三座墓葬,其中二号墓为[dài]侯利苍之墓,一号墓为利苍之妻辛追之墓,三号墓墓主人为利苍之子。三座墓葬均为深达10米以上、带墓道的竖穴,墓葬的填埋由上到下分别为封土层、夯土、白膏泥、木炭,墓穴底部的墓室中为外[guǒ]、边箱、内套棺的棺椁结构,大量的随葬品放置于棺室四周的边箱中。[5]
该墓出土文物三千余件,包括食物、漆器、陶器、乐器、土器、织物、简帛文献、木俑、兵器等多个种类,主要分布在一、三号墓中。[5][13]此外,在一号墓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具保存完好的软体湿尸,该古尸展现了中国西汉时期人类高超的防腐技术。[14]考古学家高至喜认为: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及墓中文物的保存完整性对研究西汉早期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都有重要参考价值。[15]目前,马王堆发掘的文物位于湖南博物院中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区;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古汉路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3]其一、二号墓已被回填,三号墓墓坑开放展出。[4][16]

命名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东郊的马王堆,关于马王堆地名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是由该地的地形引申而来:马王堆该地远眺是一处高出地面20多米的椭圆形土堆,上有东西两个并列而立、高达四五米的小山包,远观形状与马鞍相似,因此在明清以前,马王堆被称为“马鞍堆”,后因在长沙当地口音中“鞍”与“王”的发音相近,“马鞍堆”便逐渐演变成了“马王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