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兽亚纲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亚纲
1
3
后兽亚纲(Metatheria)又称有袋亚纲,[1]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个亚纲,[3]是介于原兽亚纲真兽亚纲之间的较低等哺乳动物的统称,[1]体温接近于恒温,在33~35℃之间波动,[7]其主要特征有:胎生,但多无真正的胎盘妊娠期短,雌兽具双子宫,[1]部分物种的雌性具特殊的育儿袋,[5]发育不完全的幼仔出生后需在育儿袋内继续完成发育等。[1]后兽亚纲动物最早出现于白垩纪[8][9]根据国际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在2015年统计的数据,将后兽亚纲分为7目、21科、92属、335种,常见的树袋熊、赤大袋鼠、袋食蚁兽等都属于后兽亚纲物种。[3]
后兽亚纲不同物种的体长体重差异较大,如丝鼠负鼠平均体长9.8厘米,平均体重0.024千克[10]赤大袋鼠雄性全身长度为130至160厘米,体重可高达90千克。[11]而且不同物种的寿命也从不足1年到20多年不等。[12][13]后兽亚纲动物主要分布于从澳大利亚的沙漠、干燥灌木丛南美洲热带雨林等区域,可树栖、陆栖或穴居、半水生,其食性比较复杂,包括杂食性、食虫性、肉食性和草食性等。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滑翔、跳跃、游泳等,但尚未进化出动力飞行。[5]
后兽亚纲动物在生态、食品、科研、经济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南[]可以在森林中扩散水果植物的种子,[14]袋鼠的皮、肉在世界各地销售,[15][16]后兽亚纲动物可作为研究动物适应辐射和进化趋同的重要研究对象等。[2][17]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袭击人类、[18][19]传播疾病等。[20]后兽亚纲动物在文学、绘画、象征等方面比较受欢迎,如《澳洲动物寓言集》中就有树袋熊(考拉)等动物,[21]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创作了名画《来自新荷兰的袋鼠》,[22]澳大利亚联邦国徽上就有袋鼠等。[23]
截至2024年,后兽亚纲一共有349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已经灭绝(EX)的物种有13个,极危(CR)有17个,濒危(EN)有22个。[4]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