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彭德怀

1986年富大龙主演的剧情片
《少年彭德怀》是一部1986年上映的中国大陆剧情片。该片由马秉煜导演,丁隆炎编剧,主演包括李海浪、富大龙、周光大、杨彦强、郭汉兰和秦琮等,片长为78分钟。影片获得了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提名。[1]
《少年彭德怀》讲述了民国初年,湖南某地少年彭德华的成长故事。彭德华自幼聪明倔强,家境贫寒,父亲因病劳累,母亲早逝,他不得不早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村中财主陈大善人生日庆典上,德华拒绝说吉利话以换取大米,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尽管八舅希望他继承自己的吹鼓手艺,但德华更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如上山砍柴来维持生计。他还勇敢地对抗地主家的狗腿子大暴牙,保护了穷人家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华和好友罗满一起在煤窑做苦工,但遭遇了窑主卷款逃跑的不幸。面对饥饿和不公,德华带领乡亲们夺取了财主家的粮仓,并决定外出寻找改变穷人命运的道路。这部电影通过展现彭德华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同时也描绘了一个勇敢、正直、有担当的少年形象,激励着观众为正义和改变而努力。[1]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晚清末年湖南湘潭的一个山村——开国元帅彭德怀的家乡。私塾学堂里,一群小学生正在背《三字经》,小得华(即彭德怀)看不惯教书先生的那副凶相,一个字也不肯背。他不小心撞翻了练字的沙盘,被先生责打也不求饶。进学堂半年多了,他始终不愿说话,这下可气坏了爸爸。为了供得华读书。爸爸拖着病身子去干撑船、背盐的重活,儿子却有这么一副倔脾气,难怪他着急。其实,得华很聪明,连大班同学的书也能背。先生看他聪明,不再生他的气,还主动送他“文房四宝”,得华不要,先生说他“不食嗟来之食”,有出息。爸爸为了给他买上“文房四宝”,又带病去背盐,不慎摔倒,从此卧病不起,家里生活更穷困了。得华的爷爷早年参加过太平军,至今还保留一把大刀;小得华愿意听他讲故事,求他教自己练功习武。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当卖一空。小得华不能再念书了,上山砍柴赚几文钱养家。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得华妈妈身上有孕,还要到山上挖野菜,一头栽倒在荒郊野外,离开了人世。从此,得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爷爷因为上了年纪,已经不能干活了,他怕死后给彭家带来经济负担,决定外出讨饭,宁愿客死异乡,临行前把刀留给了得华,不辞而别。村子里的大财主陈大善人过生日要百姓们祝寿,还假惺惺地给穷人施舍点米。得华和弟弟来领米,就是不愿说祝寿的话。狗腿子秦大暴牙辱骂得华,得华宁肯不要米也不低头。得华八舅是个吹鼓手,为村里办红白喜事,日子过得去,可是膝下无女儿,想收得华为徒,得华却说什么也不当吹鼓手。他还是以砍柴为生,有时把当天卖不掉的柴存放在舅舅家,但从来不吃舅舅家一口饭。得华给刘大爹家放牛,总算有口饭吃了,又能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有一次他们在山上割草,没想到秦大暴牙竟让孩子们每人交一把草给他,献少了就挨打。得华忍无可忍,凭自己一身武功狠狠地惩罚了这个地主狗腿子。得华不敢在村里呆了,和伙伴罗满到附近的煤窑当苦工。该发工钱的时候,煤窑总管竟把工人血汗钱拐跑了。愤怒的工人烧毁了煤窑,得华、罗满又回到村里。罗满为了接济穷人,偷了大财主的粮食,被秦大暴牙打得半死,得华闻讯后提刀冲进财主院,去救罗满,但罗满不幸死了,得华怒火中烧,用大刀砸开了地主粮仓,穷乡亲们一起涌进地主大院抢粮食。15岁的得华被悬赏通缉,从此,他远离家乡,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少年彭德怀》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