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
排尿(micturition)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

输尿管功能

输尿管主要由平滑肌组成,能作蠕动运动,从肾盂向下传布。蠕动波每分钟约发生1~5次,每次历时约7秒,每秒约前进3厘米。随着蠕动波的进行,可将尿液喷入膀胱。输尿管的下端斜着穿入膀胱三角区的两侧。当蠕动波到达时,即引起入口的开放。但膀胱接受尿液而膨胀时,却使入口处受压而关闭,这样就阻止了膀胱内尿液倒流。关于输尿管蠕动波产生的原因,以往曾认为是肾盏和肾盂充满尿液而被动地扩张后所引起的;但现在认为,输尿管平滑肌同心肌和胃肠平滑肌一样,也有起步点,能自发地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输尿管的蠕动。人体输尿管的起步点细胞,位于肾小盏及其附着于肾实质的部分。肾小盏的积尿可影响起步点细胞的活动,但对其动作电位的产生并不是必要的。

膀胱尿道功能

人的膀胱是中空的肌肉囊。位于骨盆的前部,由韧带与盆腔相连。男子的膀胱附于前列腺的基部;女子的膀胱在子宫的前下方,附于子宫颈和阴道前壁。排空时,膀胱萎陷;贮尿时,膀胱增大,呈梨状。可容纳500~600毫升尿液。膀胱壁内衬皱褶的粘膜。它与输尿管和尿道的粘膜相连续。膀胱壁外层有平滑肌纤维束交织成网构成的逼尿肌。在膀胱和尿道连接处,平滑肌纤维束较多,形成交叉的肌肉[pàn],称为尿道内括约肌,它只是在功能上起到括约肌的作用,而在结构上并不是真正的环状括约肌。尿道在通过尿-生殖隔膜的过程中被环状的横纹肌纤维包围。这个横纹肌环组成尿道外括约肌。膀胱与尿道,在胚胎发生上均源于泄殖腔的排尿-生殖部。在结构上或是在功能上同属于一个单位。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这样,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排尿时膀胱逼尿肌收缩而尿道括约肌舒张,尿液得以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无尿时膀胱内压力为零,若向膀胱内注入100毫升液体,其内压可增至10厘米水柱;若再注入液体,甚至增到300~400毫升时,膀胱内压几乎没有变化,即在一定的容积范围内,膀棚内压并不随尿量增加而上升。这是由于逼尿肌紧张性随尿量增加而松弛,是膀胱贮尿的一种适应。当注入膀胱液体超过400~500毫升时,逼尿肌的紧张性迅速增加。并伴有节律性收缩和松弛;最终引起排尿。由于逼尿肌的这些生理特性,即使膀胱在没有神经支配时,也能贮存一定容积的尿液,并能引起排尿。但在膀胱失去神经中枢控制的情况下,在人总有200~300毫升尿液不能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