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二十四节气的“四立”,[1]一般从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8]
《孝经纬》曰:“霜降后十五日,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9]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1]立冬时太阳位于黄经225°,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1]立冬过后,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气温也越来越低。[1]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而在北方地区立冬后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10]
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之日水始冰,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即土地开始冻结;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即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误以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7]
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1]立冬当天的主要风俗有迎冬、[3]观风向、[6][jiè][11]吃饺子、[1]黄酒[10]等。[1]

节气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