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奎纳

中世纪哲学家
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约1225年春(又说1224年底),阿奎那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一户富裕的贵族家庭,早年被父亲送至卡西诺山修道院接受教育。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并加入多明我会。[1]阿奎那遵从多明我会的主张,穿着朴素,过着清贫的生活。[2]
1245年,阿奎那被修会派遣至巴黎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大阿尔伯特(Albert Magnus,Albert the Great),后又随阿尔伯特前往科隆大学[1][2]。他在1252年被阿尔伯特推荐到巴黎大学任教,但因受反对派排挤而离校。[1]1259年,阿奎那供职于教廷,在此期间结识了熟习希腊文的威廉神父并阅读大量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一手资料[1]。1269年,托马斯重返巴黎大学并与阿威罗伊学派和反修会运动的学者展开论战[1]。1274年,阿奎那在前往里昂参加宗教会议的路途中不幸病故。[1]
阿奎那作为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他将一切神学探讨的目的归于了解上帝及人的起源和命运[2]。证明上帝存在是阿奎那神学体系的中心问题,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五路证明”。[2]阿奎那也试图调和神学与新生哲学之间的关系,将理性作为证明和阐释神学义理的手段,试图创造一种既忠实于教会传统和《圣经》权威,又能够充分适应和符合新哲学体系的神学体系。[2]
阿奎那的哲学影响深远,他在逝世后被封为圣徒,他的学说也在1879年被教皇认定为天主教会唯一正确的神学哲学体系。[2]
阿奎那的主要著作包括《论君主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注》《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