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菜

佛教和道教等的素菜
寺院菜,也称斋食。即指佛教和道教等的素菜。佛教和道教,都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上盛极一时。特别是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后,经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流传极广,寺院遍布全国各地。许多佛寺道观占有大量庙产,他们的方丈,长老虽行斋戒,不食荤腥,却十分讲究素食,这就产生了寺院菜。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素鸡”,“素鸭”,“素火腿”等等,以至“全素席”,便是来源于寺院菜。[1]

发展历程

中国民间素食风俗,早在先秦时就有了。佛都传入我国,汉族僧侣“持斋吃素”,寺院素食烹[rèn]发展起来,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别树一帜,推动了民间的素食风俗。
寺院菜
寺院僧人平日汪[yuè]酱瓜、腌萝卜过粥,午餐吃黄米饭大烩菜,逢到“佛欢喜日”(佛教节日)办素席,吃香[jīng]米饭。寺院的厨房,称为斋厨、香积厨,除管和尚们的膳食外,还要为各地接踵而来的行脚僧解决就餐问题;香火旺盛的寺院,常年进香拜佛的施主、香客很多,寺院要为他们供茶供饭,这样,促使斋厨素食烹调日趋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