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

生于清朝道光三十年的作家
皮锡瑞(1850年-1908年),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人,[1][2]举人出身。[3][4]他曾三次应试礼部试未中,遂潜心讲学著书。他特别景仰伏生之治《尚书》,[5]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之“师伏先生”。[6][7]

人物简介

1890年(光绪十六年)主湖南桂阳州(今桂阳县)龙潭书院讲席。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于《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极言变法不可缓。1898年春,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开讲三月,讲演十二次,所言皆贯穿汉、宋,溶合中西;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其讲义及答问均刊于《湘报》上。当顽固派诋毁“南学会”时,他不避艰险,往复辩论,表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戊戌变法”后,清政府下令革去其举人身份,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制。晚年长期任教,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zuǎn]修。
皮锡瑞
皮锡瑞博览群书,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很深。所著《五经通论》,皆为其心得,示学人以途径。《经学历史》则是经学入门书。他主张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应党同妒异,对各家持论公允,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工于诗及骈文。著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