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环竹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毛环竹(学名:Phyllostachys meyeri)是禾本科刚竹属乔木竹类植物。分布于中国河南、陕西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1907年由浙江余杭县塘栖引入美国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5-11米,粗3-7厘米,劲直,幼时节下有白粉;中部节间长达35厘米,壁厚约3毫米;毛环竹竿环微隆起,略高于[tuò]环或与箨环同高;箨环最初带紫色并被易落白色细毛。箨鞘背面淡褐紫色,暗绿色或黄褐色,被白粉,上部有较密的褐色斑点和斑块,下部斑点小而稀疏,有时尚有紫色条纹,底部生白色细毛,其余部分无毛;箨耳及鞘口[suì]毛俱缺;箨舌黄绿色至淡黄褐色,中度发达,中部稍突出,边缘生短纤毛;箨片狭带状,外翻,多少呈波状或微皱曲,紫绿色,具黄边。末级小枝有2或3叶;叶鞘无毛;无叶耳及鞘口繸毛,或有少数条易落的繸毛;叶舌显著突出,叶片披针形至带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1-2厘米。花枝呈穗状,长5.5-7 (10)厘米,基部托以2-4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8片,无毛或一侧生柔毛,无叶耳及鞘口繸毛,缩小叶狭小,卵状披针形至锥形,每片佛焰苞内具1至3枚假小穗。小穗长3-3.5厘米,披针形,含小花1或2朵;小穗轴最后延伸成针状,其节间具短柔毛;颖常1片,披针形;外[]长2-2.5厘米,无毛,顶端延伸成芒状小尖头;内稃长1.8-2.3厘米,几无毛或仅顶端生细毛;鳞被3,椭圆状披针形,长2.5毫米;花药长1-1.2厘米;柱头3,呈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产地生境

毛环竹适生在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5℃,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有明显的春雨期、梅雨期和秋雨期。海拔500米以下,坡度15°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靠近水源的丘岗缓坡、山麓、山谷洼地河漫滩、平原旱地或抛荒地。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壤土,土层深50厘米以上,pH值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