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臀目

脊椎动物亚门双孔亚纲下的目
蜥臀目(Saurischia)也称为龙盘目或蜥盘目。名称源自希腊文中的σαυρος(sauros有“蜥蜴”之意)与ισχιον(ischion有“髋关节”之意),是恐龙总目Dinosauria)之下所属两目中的其中一目。哈利·丝莱(Harry Seeley)在1888年根据恐龙的骨盆结构,将恐龙分类成为两大目,分别是蜥臀目与鸟臀目Ornithischia)。两者的差异在于蜥臀目的骨盆型态比较接近早期的恐龙。

基本资料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包括两个亚目,即兽脚亚目Theropoda)与蜥脚亚目Sauropoda),其中兽脚亚目包含了所有的肉食性恐龙;而蜥脚亚目则是体型庞大的草食性动物演化支。蜥臀目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与鸟臀目的演化支分开个别演化,它们所生存的时代一直延续到白垩纪结束为止。某些蜥臀目大约在侏罗纪时期演变成为鸟类的祖先(虽然鸟臀目也拥有类似鸟类的骨盆结构,但是这是趋同演化的结果)。除了已经演变成为鸟类的分支之外,白纪晚期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使蜥臀目恐龙完全消失。依据系统发生学的分类法,现代鸟类是蜥臀目的一个次演化支。
兽脚亚目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