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

非洲东部的总统共和制国家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Muungano wa Tanzania;[2]英语: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1][11]简称坦桑尼亚(斯瓦希里语:Tanzania;[2]英语:Tanzania),[1][11]是位于非洲东部的总统共和制国家,[3][1]国土总面积94.5万平方千米,[1]官方语言为英语斯瓦希里语桑给巴尔使用阿拉伯语[15]),[1]首都多多马(Dodoma)。[1]截至2022年,坦桑尼亚总人口61741120人。[8]
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喀(大陆主体)和桑给巴尔群岛两部分组成,[4]地势总体上东南低、西北高,[11]境域北部与肯尼亚交界处的乞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峰,[4]有“非洲屋脊”之称;[11]地处低纬,全境属热带气候,包括热带草原、热带山地、热带海洋性气候[1]坦桑尼亚境内湖泊和河流众多,是非洲内陆水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非洲第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的55%、第二大湖泊坦噶尼喀湖的50%、以及第三大湖泊马拉维湖的5%。[11]坦桑尼亚的生物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受威胁物种总数排名第11位(在非洲大陆排名首位)的国家,[16]约三分之一的国土用作国家公园、动物和森林保护区,[4]共有872个受保护区域,[17]其中4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8]其中最早建立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因动物大迁徙而闻名。[12]
考古学家认为坦桑尼亚是人类发祥地之一,[4]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1万年前的后石器时代,当时的居民可能是讲科伊桑语的狩猎采集者。[19]公元前10世纪左右,库希特人为坦桑尼亚带来了农耕文化,随后班图人和尼罗特人迁入。[20]坦桑尼亚在公元前就已经同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波斯人大批迁入,公元8世纪或9世纪,斯瓦希里海岸的一些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21]阿拉伯人于10世纪末建立过伊斯兰王国,波斯人曾在非洲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和桑给巴尔建立桑给帝国。[20]12世纪末,东非沿海地区已经建立起商业体系,[22]阿拉伯人开始从事奴隶贸易[20]桑给帝国于12—14世纪处于鼎盛时期,16世纪初被西班牙征服。[20]1505年,葡萄牙人占领了桑给巴尔岛[23]18世纪-19世纪中期属阿曼统治。[24]1886年坦噶尼喀大陆划为德国势力范围,1890年桑给巴尔沦为英国“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托管地”。[25]20世纪60年代,坦噶尼喀、桑给巴尔先后独立,[25]1964年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10月29日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Nyerere)任开国总统。1995年10月,坦桑尼亚举行首次多党大选。[1]2021年3月19日,萨米娅·苏卢胡·哈桑成为坦桑尼亚第一位女总统。[26]
坦桑尼亚属于中低收入经济体[27][28]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平年粮食勉强自给,工业生产技术低下,日常消费品需进口。近十年,坦桑尼亚经济平均增长率约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列前茅,制造业、矿业和旅游业发展强劲,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持续增长。[1]尽管总体基本稳定,但坦桑尼亚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和人才匮乏等长期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1]近年来,坦政府执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政策,同时密切与西方捐助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谋求吸引外资、减免外债和获得更多援助。[1]2022年坦桑尼亚国内生产总值75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92美元,[1]外债总额278.36亿美元,外汇储备50.9亿美元。[1]2021年,坦桑尼亚人类发展指数为0.549,在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60位。[10]
坦桑尼亚是个多民族国家,文化较为多元。文学、音乐、舞蹈、手工艺等是坦桑尼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阿卜杜拉-拉扎克·古尔纳就出生于桑给巴尔岛[29]境内共有7处世界遗产[30]包括孔多阿岩画遗址桑给巴尔石头城、基尔瓦基西瓦尼遗址和松戈姆纳拉遗址等。[30]坦桑尼亚致力于推进世界的发展、和平和稳定,通过各种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是联合国、英联邦、非洲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组织的成员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