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湖

位于非洲东南部的湖
马拉维湖(Lake Malawi),又名尼亚萨湖(Lake Nyasa/ Lake Niassa),位于非洲东南部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三国交界处。[6]马拉维湖南北长560千米,东西宽24~80千米,湖水面积3.08万平方千米,[6]是仅次于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的非洲第三大淡水湖[11]其平均水深273米,河床最深处达706米,[6]为世界第四深湖泊。[12]
马拉维湖是一个典型地堑湖,与东非裂谷系非洲板块索马里板块的分离活动有关,[7]是东非裂谷系的组成部分。[13]其湖盆属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叠合的陆内裂谷盆地,[13]约450万年前,最初的马拉维湖形成。[14]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15]有14条河流流入,流出河仅有一条希雷河[11]马拉维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鱼类,[7]约1000种棘鳍类热带淡水鱼生活在该湖热带水域及湖岸,占世界总量的95%;[16]是鳄鱼、河马、猴子和鱼鹰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湖的最南端是于198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马拉维湖国家公园[6]2011年,莫桑比克境内的尼亚萨湖成为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16]
10世纪前后,来自刚果南部的班图人迁移到马拉维湖北部,其中一支向南迁到马拉维湖西岸,发展成今契瓦族。另外一支沿马拉维湖东岸到达马拉维南部地区,成为今尼安加族的祖先。[17]1859年,英国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到达湖区南部,[1]并称其为尼亚萨湖。[18]1964年,马拉维独立后,湖泊随之恢复为“马拉维湖”。马拉维湖是非洲闻名的“鱼米之乡”。湖区捕鱼业发达,湖滨居民大多数靠捕鱼为生;湖区还为湖滨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18]该湖部分矿业资源相对丰富,但开采成本较高,[19]湖区开采业受到限制。[20]旅游业方面,该湖被称为“内海”,是非洲著名旅游胜地,[11]但由于湖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业尚处起步阶段。[21]

命名和发现

马拉维湖(Lake Malawi)在坦桑尼亚被称为“Lake Nyasa”,在莫桑比克被称为“Lake Niassa”。[9]从词源上讲,马拉维来源于马若维。马若维是今马拉维第三大城市姆祖祖(Mzuzu)曾经生活着的尼安加(Nianga)族的另一个更古老名称。马若维人曾经是炼铁工,其意思是从炼铁窑里射出的照亮夜空的“光束”。因为这个民族,同在姆祖祖地区的湖泊就叫马拉维(Malawi)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