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中

华南师范大学原教授
李育中(1911~2013.06.28),男,祖籍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1911年1月出生于澳门。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资深教授,中国大陆是最早译介海明威、卡夫卡马雅可夫斯基萨特毕加索等名家作品的学者之一,著有学术著作、诗集、战史等多种。2007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2013年6月28日凌晨5时30分,李育中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国广州逝世,享年103岁。

个人履历

大学毕业后,历任广东省立艺专、广州市立艺专、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师,华 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
从青年时代起,就活跃于香港广东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学和新闻界。1933年初,22岁的李育中在香港看到了由海明威作品拍成的电影——《战地春梦》,遂受兴趣驱使,到香港大会堂图书馆找到英文原著,将其直译为《诀别武器》,成为中国翻译海明威作品的第一人。1936年,在茅盾号召写《中国的一日》的那一天,李育中失业,便写了自己失业的一天,文章被茅盾一字不改地采用发表。抗日战争期间,他投笔从戎,参加抗日远征军开赴缅甸,1942年春,李育中应邀做杜聿明的英文秘书,出版有战史《缅甸远征记》,该书是中国最早记录远征军战史的报告文学之一。李育中是活跃文化人,与郭沫若、茅盾、巴金秦牧梁宗岱廖冰兄等文化学术界名流都有交往。
1953年,李育中走上讲台,长期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兼教中文、美术和英文,被誉为“华师一宝”。不仅如此,李育中的一生还记载着多个第一:第一个翻译海明威小说《诀别武器》(又名:《永别了,武器》);“文革”后第一个翻译卡夫卡作品;李育中也是最早把乔伊斯萨特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