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和约

1919年在巴黎签署的和约
凡尔赛和约》(英文名: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是1919年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战败的德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和约。[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后,德国在无望胜利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和平方针的“十四点原则”,向协约国请求停战并于1918年11月11日签署了停战协议。[3]为了解决战后问题,战胜国代表于次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议由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乔治主导。[4]会议上,法国希望削弱德国以消除安全威胁,美国希望建立国际组织维护和平并从中受益,英国则希望德国保存一定实力以牵制法国,保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5][6][7]经过5个多月的谈判,各方于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和约。[2]
和约分为两部分,共计440条,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其主要内容为德国及其各盟国承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德国需为此赔偿1320亿马克(此金额确定于1921年)、割让部分领土、并将全部殖民地分配给各战胜国。[1][2]此外,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也作出严格限制,根据条约规定,德国军队规模限制为10万人以内的陆军和1.5万人以内的海军,废除义务兵役制,禁止拥有重炮、坦克、潜艇、军用飞机等武器,解散参谋部及类似组织等。[1][2][8]
凡尔赛条约》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以及国际联盟的成立,该组织旨在通过集体安全军备控制的手段来预防战争,通过谈判和仲裁来解决国际争端,以此维护世界和平。[1][9]
此后,协约国与战败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纳依和约》《特里亚农和约》和《色佛尔和约》,这些条约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建了凡尔赛体系,并通过《洛桑条约》和华盛顿会议得到进一步完善。[5][10]随着凡尔赛体系的确立,东欧地区原本就存在的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利益之争,在新的领土边界的安排中变得更加突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