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

明末抗清将领
[](1616年~1651年),字完勋(一作定勋),号笃庵,汉族,明清际慈溪人,迁居余姚。与张苍水坚持在四明山抗清,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入舟山后分别任兵部左、右侍郎。有好友朱舜水。当名士朱舜水得知王翊死于中秋之日,发誓再也不过中秋节

人物生平

1646年(明隆武二年、绍武元年,清顺治三年),南明军据钱塘江抗击清兵,御史兼余姚知县王正中荐他为职方主事,参加江防。江防失守,与黄宗羲等率部入四明山,结寨于大兰,至海滨招兵,图坚持抗清。次年十二月,清兵逼大兰,引军退避。1648年(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正月回师大兰山,三月破上虞城。时浙东抗清义军山寨达百余部,兵源复杂,时有扰民,唯李长祥张煌言及王翊三部不扰民,而翊部最众。清军首袭翊部,山寨破。后会合冯京第合守杜[ào],未几清军再攻,突围400余人,遂向天台会合俞国望,途中招集万人。寻率部回师杜岙,破清军团练,次年春再占上虞。六月至健跳(今三门县东南)朝鲁王,授河南道御史、副都御史。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三月,授兵部右侍郎。八月攻克新昌。未几清军由奉化余姚道入,会攻大兰山,军帐弥漫30里。不敌,退至舟山。次年(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至天台招兵,七月二十四日于北溪被俘,八月十四日被害。首级悬宁波城门,陆宇煸等以计得之秘藏12年,后与冯京第董志宁同葬于宁波城北马公桥畔,称“三忠墓”。

抗清历程

公元1646年(明隆武二年、绍武元年,清顺治三年),清兵大举南下,明军据钱塘江抗击清兵。御史兼余姚知县王正中推荐他担任职方主事,参加江防。江防失守,败居大兰山,自号“大兰洞主”。其时,宁波抗清志士董志宁、华夏计划会合山寨诸军,请王翊与李长祥合兵据守浙东。因事机不密,有人向清军告发。1647年(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2月清军集结大队兵马直捣大兰山,王翊寡不敌众,为保存实力,引军退避。次年(1648年,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正月,王翊会合各路抗清义军回师突击,三月袭破上虞县城。当时,李长祥驻军上虞东山,张煌言驻军上虞平冈,章钦成驻军会稽,俞国望、金汤驻军台州。整个浙东地区抗清义军计有百余部,军威大振。然而,由于兵源复杂,往往出现抢掠事件。只有李长样和张煌言、王翊的部队严守军纪,从不扰民。而李长祥、张煌言所率部队较弱小,唯王翊所率部队力量最为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