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

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的战争
井陉[xíng]之战,又名韩信破赵之战[2],是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c][1],由韩信指挥的汉军,于井陉口一带通过背水阵战术战胜赵军的一场战役[6][8]
秦朝灭亡后,各路诸侯势力此长彼消,逐渐演化成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战[9]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在彭城一战中被项羽打败,逃回荥阳[xíng yáng],凭险据守。一直跟随刘邦的魏王豹派兵封锁黄河渡口,与楚国连络。刘邦劝说无果后[10],于同年八月派韩信曹参灌婴等率兵由关中进击河东[11]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打败魏王豹,占领魏地,随后又挥兵北上,击破代王陈余的军队[10],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和张耳引军东下,准备从井陉关出击赵国[10][11]。在井陉之战中,韩信以数万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歼灭号称二十万的赵军[6][12],斩杀陈余,生擒赵王歇[1]。最终,井陉之战以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13]
井陉之战的胜利,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汉军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对手,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为下一步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同时,此战的胜利,也使项羽陷入到不利的战略态势[14]。井陉之战中韩信采用的战略战术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15],而“背水一战”也成为了一个成语[16]。毛泽东评价井陉之战是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典型范例[17]

战争背景

秦朝灭亡后,诸侯纷争,豪杰并起,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势力此长彼消,逐渐演化成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战,史称楚汉战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