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关

位于山西省的交通要道
又名故关,历史上又称为井陉关、井陉口、土门关。著名的险关要隘。旧关原来属于阳泉市平定县槐树铺乡,2000年12月,原柏井乡和槐树铺乡(除旧关、新关村)合并组建而成柏井镇,原槐树铺乡的新关、旧关两个村划归娘子关镇管辖。地处太行山中段,距阳泉市中心54公里,北距娘子关9公里,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在平定县城东九十里的平定与井陉县界的万仞丛中,为战国时期所筑赵长城的重要关卡,冀晋通[]中最具战略地位的冲要。旧关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籍对它不乏记载和描述。《吕氏春秋》说:“天下九塞,井陉其一。”《魏书·地形志》载:“石艾县(今平定)有井关。”《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清光绪《平定州志》说:“故关在州东九十五里,即汉韩信下赵井陉口是也。”旧关创建无考,复修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关城今不存。在石太铁路未建成之前,这里是通往京城的大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晋冀两省间公路交通的要冲;尤其是太旧高速公路建成后,旧关更成为山西省改革开放的前沿。[1]

简介

井陉关,要隘名。即井陉口,又称土门关,古九塞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古为太行八陉之一,是太行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秦汉时为军事要地。公元前229年秦王[jiǎn]伐赵、公元前204年,韩信破赵的“背水战”、公元396年拓跋魏伐后燕,均据此隘。《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荆阮、方城、肴、井陉、令[]、句注、居庸。”高诱注:“井陉县,六国时赵地,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兴兵攻赵,下井陉。汉高帝三年,韩信、张耳东下井陉,擒成安君陈馀),即此地也。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进陉......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县(获鹿县)西南十里。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诗:“万里鸣刁斗三军井陉。”清谭嗣同《井陉关》:“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井陉关。”
“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所以它自古著名。最初汉朝在此口置关,称石研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因与上党郡连界)。后来改名土门关。唐以后称土门关或井陉关不一,明清时都称井陉关。《述征记》谓“井陉”为太行八陉中第五陉。(1.太行山自北而南,由山山脊,险峻不可攀越。古人谓独有八处相通微径,称为八陉。它们是:1.[zhǐ]关陉, 2.太行陉,3.白陉,4.[]口陉,5.井陉,6.飞狐陉,7.蒲阴陉,8.军都陉。)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