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德

古罗马诗人
奥维德奥古斯都时期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全名普布利乌斯·奥维德乌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公元前43-公元17或18年)[7][8][1]
奥维德出生于罗马附近苏尔莫的一个骑士阶层家庭,家境殷实,年轻的时候就在罗马学习修辞,并对诗歌充满了兴趣。[8]在十二岁那年,奥维德和他的哥哥一起到罗马和雅典求学,在四五年之后,他们两人都通过了文法学的考试。十七岁时,奥维德学成了修辞学,但因无心于仕途而弃政从文。[9][10]他一生所作诗歌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生活和爱情的哀歌体抒情诗,也有反映罗马宗教文化和民间风情题材的诗歌。《爱的艺术》和《变形记》便是其诗歌的优秀代表作。[8]但公元8年,年逾50岁的奥维德因“一部诗歌和一个错误”被奥古斯都流放至黑海边的荒蛮之地托弥斯(Tomis),从此,奥维德的著作全被禁止,公共图书馆的藏本也一律销毁。他在流放期间曾热切希望得到奥古斯都的宽恕,让他回到罗马,写出《哀愁集》和《爱药》以表忏悔。但他始终未能如愿,最后病死在异乡,享年60或61岁。[11][9][12]
奥维德的诗歌技巧娴熟灵巧、语言流畅优美,在当时传播广泛,甚至到中世纪时仍然受到欢迎。[2][10]他的大多数作品主要围绕爱情这一主题,因此奥维德也被读者赋予“爱情艺术的导师”的称号。[13][14]此外他笔下丰富生动的神话世界,亦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家和艺术家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的重要源泉,在文学史上,对但丁、莎土比亚、歌德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在艺术史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波提切利提香勃鲁盖尔,直至罗丹毕加索等现代主义艺术家,甚至作曲家等都不断从奥维德作品字里行间获得创作的灵感。[15][10]虽然奥维德本人,因其独特轻佻的创作被流放,甚至在后世因其著作也招致了诸多的非议,乃至诋毁,但这些都不能抹杀其在罗马诗歌史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也因此他和维吉尔贺拉斯并称为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最重要的三大诗歌杰出代表。[16][17][8]后世人们为纪念奥维德去世两千周年,拍摄了《奥维德:诗人和皇帝》这部纪录片,向观众介绍这位伟大诗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成就,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和影响力。[18][1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