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

王朝国都的“京号”
西京是王朝国都的“京号之一”,通常指的是某个政权或国家位于西部的京城。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实行两京制度或多京制度时,就会按照地理方位来为这些首都与陪都命名。[1][2][3][4]
“西京”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的丰镐(今属陕西西安),两汉魏晋时期,西京也一直是长安隋唐时期,主要以长安为西京,但凤翔(今属陕西凤翔)也曾作为西京。五代十国时期,洛阳、太原金陵(今属江苏南京)、杭州都先后作为西京。宋、辽、夏、金和元时期都曾设立许多座城市为西京,主要有河南府(今属河南洛阳)、大同府(今属山西大同)、西平府(今属宁夏灵武)等地。明清时期只有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设立西安为西京。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长安(今西安)为陪都,并定名为西京[a],1945年3月取消西京筹备委员会,后再无西京。[1][2][3][5][6]而各王朝国都设立西京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或政权的统治。[6][7]截止到2023年,在中国西安等地都还有明代西京遗址。[8]
在中国历史上,长安是使用西京名时间最长的城市。[1][2][9][10]

历代西京

地名
时期
现名
陕西西安
洛阳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
河南洛阳
大同
辽国、金国、元朝
山西大同
凤翔
陕西凤翔
金陵
江苏南京
杭州
浙江杭州
西平
宁夏灵武
[]
吉林白山
西安
中华民国
西安
参考资料:[1][2][3][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