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

北宋文学家、李清照之父
李格非(约1047年~约1107年)[1],字文叔,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北宋文学家,李清照之父。[2]
李格非早年用意经学[2]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官至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1]元祐中为太学博士,以文章受到苏轼的赏识,历任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东京刑狱等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2]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辞官,在洛阳居住,达数十年之久。李格非走遍洛阳大街小巷,游览洛阳山水,于绍圣二年(1095年)撰成名作《洛阳名园记》,[3]后远[zhé]岭南[1]卒年六十一。[4]
李格非工词章,文章精练有笔力,[2]主张为文须有真情实感,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列苏门,称为“后四学士”,著有《礼记说》《洛阳名园记》等。[1]李格非著作颇丰,《宋史·艺文志》载有《礼记经义》十六卷、《史传辨志》五卷、《洛阳名园记》一卷、《永洛城记》一卷。[5]

人物经历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常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