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

中国数学家、教育家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字迪之,出生于中国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是中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熊庆来曾任云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熊庆来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1]
1920年,熊庆来获得马赛大学理科硕学位。1921年春,熊庆来到云南甲种工业学校和路政学校任教;同年,熊庆来接到刚开办的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聘书,就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算学系。1926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校长梅贻琦聘请熊庆来去创办算学系。1932年,熊庆来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成为唯一的中国代表。1933年,熊庆来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1934年,熊庆来回国后在国立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1949年[4],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5][4]1949年,熊庆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遂留在法国从事数学研究。1957年,熊庆来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9年2月3日,熊庆来逝世。[1][5]
熊庆来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熊庆来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