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锜

唐朝镇海节度使
李锜(740-806),唐淮安靖王李神通的后裔,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孙。其父李国贞,“刚缜,有吏才”,“清白善用法,世称辩吏”(《新唐书·列传第三》),官至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治于[jiàng](今山西新绛)。因军中乏粮,又见百姓生活困苦,不忍心征敛,被其部将乘机杀害。李锜靠父荫当了凤翔府参军贞元年间出任杭、湖二州刺史。贞元十五年(799)二月迁润州刺史,兼诸道盐铁转运使[1][2]
李锜不学无术,刚愎自用,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钱财,并对朝中权贵进行贿赂,每年还进献很多奇珍异宝给皇帝,得到了德宗的欢心。平民崔善贞到京城长安告御状,揭发他贪赃枉法的事,反被戴上镣铐,押送回去,交给李锜亲自处理,结果被活埋。[2]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朝廷在浙江东西两道置镇海军,任李锜为镇海军节度使,免除了他的诸道盐铁转运使。宪宗即位后,于元和二年(808)对各地藩镇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有些藩镇有所收敛,李锜也假意上疏自请还朝。宪宗元和初年(806),李锜在润州发动叛乱,结果兵败被擒,父子被押送到长安,最终判处腰斩,财物被分给润州百姓,充做当年税赋。[2]

概述

李锜依靠父亲李国贞的权势,成为凤翔府参军,贞元初年,当上了宗正少卿,后来又因使用贿赂勾结等手段,当上了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他私自增加税收,疯狂聚敛,收藏了不少奇宝,奉献给唐德宗,得到朝廷信任,李锜恃宠揽权,骄横不法,当时天下的[què]漕运命脉都被他控制。贞元十七年,浙西平民崔善贞上书揭露其罪行,反被李锜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