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语

汉语陕甘方言在中国境外的特殊变体
东干语(Хуэйзў йүян,实际翻译为“回族语言”)是东干族使用的汉语,是汉语陕甘方言在中国境外的特殊变体,主要融会了俄语词汇,也融会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部分词汇,近来由于和中国的交流增加了,也吸收了不少普通话词汇。其中又可细分为甘肃方言和陕西方言变体。其书面语以甘肃方言为基础,另外在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东干语文学作品,亦成为今天其语言的语法规范。若一个操中原官话兰银官话的陕西人或甘肃人遇上东干人,他们可轻易沟通,从中反映其方言的相似性。东干语不是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方言。
虽然东干语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看起来更接近俄语等斯拉夫语言,但是东干语实际上仍然属于汉语的一个方言。[1]

简介

东干文字过去曾以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书写,但在苏联影响下,1954年后转用西里尔字母作为拼音文字,有学者形容这是“唯一以西里尔拼音的汉语方言”。若与中国方言相比,东干语发展全面:除了有自己的文学,亦有报纸及课本。
东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