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水岩崖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18公里处,分布在龙虎墓山、仙岩、水岩、度假村等地,距水面30~80米的悬崖峭壁上。这是中国现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已调查发现70多处,共有205座崖墓。墓葬中出土了陶器、原始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具和乐器等随葬品。其中,棺木形制多样,全系优质的樟闽楠[]制而成;随葬品中的十三弦古筝,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木制弦乐器;斜织机构件的发现,将中国纺织机构件生产年代由东汉提前到战国时期。1978年至1979年,在此进行了两次大的发掘,清理崖墓18座,棺木37具,取得陶瓷、木竹器、玉石等文物220余件。2001年6月25日,仙水岩崖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概述

仙水岩崖墓群的崖墓大部分利用天然岩洞造成。洞穴大小悬殊,有的宽2米,有的宽58.3米。洞口朝向东南。墓门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夹板式墓门,一种为横串式墓门。从墓葬习俗来看,大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群葬、联洞群葬三种。发掘棺木41具,形式多样,全是优质的木材精制而成。随葬品中十三弦古筝是目前国内最早的木制弦乐器;纺织工具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斜织机构件的发现,将其最早年代从东汉提前至战国时期。
仙水岩崖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为研究古越民族的族俗、经济活动、文化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东南亚地区悬棺葬的源流、传播路线、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