钐子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高效农具
钐子shānzǐ
钐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高效农具,用它来收割麦子,一位青壮劳力一天内可以收割4至5亩小麦。
又民间传说这种收麦的钐子是诸葛亮发明的,是关中古老的收割工具。

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稻作的勃兴,一大批与稻作有关的农具相继出现,唐代出现了以江东犁为代表的水田整地农具,包括水田耙、碌[zhóu][][]宋代[chào]得以普及,标志着水田整地农具的完善,还出现了秧马、秧船等与水稻移栽有关的农具,宋元时期则是水田中耕农具的完善时期,出现了不少与水田中耕有关的不和农具,如耘爪、耘荡([tāng])、薅鼓、田漏等。宋元时期还出现了[guàn][diàn]、笐和乔[qiān]等晾晒工具。与此同时,一些原有的农具也由于水稻生产的需要,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运用。传统南方水田稻作农具至此已基本出现,并配套定型。北方旱地农具随着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在魏晋时期的定型,也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宋元时期,旱地农具的发展主要是在原有农具上的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有犁刀、[lóu]锄、下粪耧种、[dùn]车、推镰、麦笼、麦和麦绰等。以耧车为例,它原本是汉代出现的一种畜力条播农具,宋元时期,对这种旱地农具进行了改进,发展出了耧锄和下粪耧种两种新的畜力农具。元代王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关于传统农具集大成的著作,在其所载的百余种农具中,除有些是沿袭或存录前代的农具之外,大部分是宋元时期使用,新创或经改良过的。体现了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等特点。中国传统农具发展至此,已臻于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