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

旧时中国农具的一种
秧马,北宋时期先民为减轻劳动强度发明的农具,形似小船,两腿跨坐于船背如同骑马。[2][3]
秧马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当时先民为减轻劳动强度,于是便发明农具“秧马”,在湖北武昌一带使用。在苏东坡的推动下,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逐渐使用起了秧马。北宋政权灭亡后,政治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秧马在南宋时期的使用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最盛期。元代以后,秧马逐渐闲置、消失,直到五十年代中国解放后,江西、广东广西福建以至陕西等地才陆续仿制了“秧马”做出了各种插秧船。[1]

历史沿革

北宋时期

秧马最早出现在北宋中期,主要使用地区为湖北武昌一带。苏东坡在游历武昌时“见农夫皆皆骑秧马”,十分赞赏。此后他曾向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大力推广。在向江西推荐的过程中,他挥笔写下了的《秧马歌》,并为之作序。其在向江浙地区介绍推广时,除了详细说明秧马的形制尺寸、驾驶方法外,还特意制造了一个实物作示范,盼望秧马能在这里扎根普及,但由于生产水平及小农经济的保守性所限,苏东坡在世时,秧马在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没能得到普普遍推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