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瓦西半径

1916年德国科学家史瓦西提出的概念
史瓦西半径(Schwarzschild radius[3]),于1916年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1]
史瓦西半径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巴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为“黑洞”。[1]黑洞的外圈为事件视界,又称史瓦西半径。[4]

定义

史瓦西半径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2倍天体质量,再除以光速的平方。如果一个天体的真实半径大于史瓦西半径,它就能被人们看到;反之,它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5]
史瓦西半径是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史瓦西解中的一个物理参数,对应于定义史瓦西黑洞事件视界的半径。它是与质量相关的特征半径。史瓦西半径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的名字命名,他在1916 年计算了广义相对论的精确解。[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