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花鳅科泥鳅属的一种鱼类
1
2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也称“鳅鱼”,[4]是泥鳅属的一种鱼类。[6][1][3]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印度摩洛哥及中国等国家;在中国,尤其在长江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较广,群体数量较大。[7][1]
泥鳅肉质优良,味道鲜美,[4]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10][11]泥鳅在国际上的养殖历史较长,[12]其中在日本的人工养殖可追溯到1944年,[13]中国泥鳅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2]在中国被列为特种水产品养殖种类之一。[12]
泥鳅身体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部较尖,须5对。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6][1][3]泥鳅属于底层温水性鱼类,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下有机质丰富的软泥表层、中性略偏酸的环境中。[1]喜阴怕阳,喜浅怕深。白天多潜伏在水底,傍晚出来摄食。[14]拥有特殊的呼吸功能,水中乏氧时能跃出水吞空气入肠呼吸,枯水时能钻入泥内以肠壁血管呼吸,有气象鱼(weather fish)之称。[6]杂食性,眼退化,视觉不发达,主要靠灵敏的触角和味觉来选择食物。[8]成体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水生昆虫、丝状藻、植物的碎片及腐殖质等。[1]
2012年,泥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评估等级为无危(LC)。[2]根据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21年中国鳅养殖产量达36.7万吨。[1]泥鳅亦可入药,被誉为“水中人参”;主治消渴,阳[wěi]黄疸皮肤湿疹等。[15][12]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