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

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
1
3
中国结(Chinese knotting)[2],是拥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手工编织工艺品,主要流行于中国各个地方,如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江苏省淮安市等地[3][4]。各类中国结的命名是基于其形态、寓意、谐音,寄托人们的美好的生活理想。[9][1][10]
中国结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绳结,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并丰富起来。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绳结作为装饰和实用的工具在服饰、器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宋元时期中国结更加注重装饰上的效果,也创新了反编吉祥结的新变化结。明清时期中国结饰品被称为“络子”,在生活中的轿子、窗帘等各方面的运用更加广泛,甚至开始用寓意命名,比如“如意结”“吉祥结”等。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结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得到了更加精湛的制作技艺。然而,在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中国传统编结技艺逐渐失传。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结重新被发掘并得到重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之一。[11][12][13][14][1][15][16]
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制度进行保护和宣传。许多地方的中国结绳结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2019年易县清西陵满族结绳技艺和2021年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的中国结编织技艺。中国结也在国际舞台上有所影响,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这些技艺的传承也为当地带来经济发展。为保护中国结,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法律保护、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融入少数民族特色、保障中国结的原真性等。同时通过展示、授课等方式传播中国结的编织技艺以及培养手艺人。[17][18][19][20][21][22][8][6]

命名

中国结又叫作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用一根绳子编织而成,起源于原始社会记事的绳结。中国人不满足于结的实用性,更注重它的形态与内涵体现出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变化,绳结编织成为一种传统技艺。1978年夏天台湾私立实践大学教务主任张清治到韩国首都女子大学学习回国后开创了中国装饰结的课程,并邀请陈夏生担任教师,于是陈夏生开始积极投入中国绳结艺术的研究。在1981年出版了《中国结》一书,中国结同此书一起命名为“中国结”[23],1983年底“中国结”名称正式出现在公文之中。[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