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质粒

一种环状的DNA分子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即致育性质粒,又称致育因子,是一种环状的DNA分子,具有编码性菌毛和介导细菌间接合的能力。其分子量为94.5kb。F质粒可以在染色体外游离存在,也可以整合进宿主菌的染色体中。这些特性使得F质粒在细菌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F质粒具备整合进细菌染色体并产生Hfr超螺旋细胞的能力。在F质粒中,整合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位点进行,已知在染色体上有20多个位点都可以进行整合,F质粒对染色体的多个整合位点的亲合力是不同的,因此形成的Hfr株的频率也是不同的。其整合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是逆时针方向。F质粒在雌性细胞的转移是由一个单一位点沿单一方向进行的。而在一些Hfr株中,染色体的转移却是沿两个方向进行的。含有F质粒的细菌能长出性菌毛,被称为雄性菌或F+菌;反之,则被称为雌性菌或F-菌。F质粒是雄性决定因子,因此带有F质粒的细胞为雄性细胞,与此对应不含F质粒的为雌性细胞。带有F质粒的细菌有性菌毛(每菌仅为1-4根)。

简介

F质粒(F plasmid)又称F因子、致育因子或性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大小仅100kb,为cccDNA,含有与质粒复制和转移有关的许多基因,其中近1/3是tra区(转移区,与质粒转移和性菌毛合成有关),另外有oriT(转移起始点)、oriS复制起始点)、inc(不相容群)、rep(复制功能)和一些转座因子,后者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一定部位,并导致各种Hfr菌株的产生。
F质粒决定了大肠杆菌的性别。
F+为雄株,含有独立的F质粒,可进行单独的复制并接合传给F-,使F-变成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