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孔庙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孔庙,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照壁、太和元气枋、[líng]星门、戟门、碑亭等。在第三进院落,有两座东西对称的长廊式建筑,即东庑和西庑建筑。[1][2][3][4]
西安孔庙始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开创了中国古代“庙学合一”局面,历经唐末、五代、宋,和府学连同内藏石经,最终搬迁建于现址,称京兆府孔庙,明清后称西安府孔庙。西安孔庙独具特色,一庙三学,孔庙居中,咸宁县学居东,府学居西,府学西为长安县学。西安孔庙内石经所形成的“碑林”历经金元明清民国,规模不断扩大,1944年在西安孔庙和碑林基础上建立陕西省博物馆。1959年,一场雷火烧毁西安孔庙大成殿,台基于1973年拆除,后为碑林广场。[5]

历史沿革

西安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据《京兆府重修府学记》碑载,这时的文庙:“总五百楹,宏模廓度,伟冠一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庙现保留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西安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