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

中国古都中的内城
皇城(huáng chéng),通常指东方国家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族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门。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yòu]
南北朝北魏时期,迁都洛阳时曾重建洛阳城池,此时已经将汉朝三国时期残存的洛阳旧城布置为性质类似皇城的内城,集中布置宫殿、园林、王府、衙署等机构。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皇城”一词的是隋朝修筑的大兴城唐朝改名为长安城),皇城布置在宫城之南。隋朝修筑的东都洛阳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北宋开封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中都、南京和北京城也都采取了相似的布局。在中国临近的国家中,高丽曾经在开京设置皇城,越南顺化也设立了皇城。不过顺化皇城从布局上来说更接近中国的宫城,而其紫禁城相当于中国紫禁城中的内廷部分。[1][2]

城门

在中国,城门和城墙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某种 角度看,它甚至可以是一座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喜仁龙教授曾说过:“正是那一道道、一重重的墙垣,组成每一座中国城市的骨架或结构……中国不存在不带城墙的城市,正如没有屋顶的房子是无法想象的一样。”的确如他所说在中国一个居民区,无论它多么大、多么重要、治理得多么好,只要没有城墙为其确定范围并把它围绕起来,那么,这个居民区就不能算作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任何一座中国城市都是这样,北京的皇城也毫不例外。正是因为有了一圈红墙黄瓦的围绕,才使皇城由一个专属于皇家的地理区域,飞升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池。
太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