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界线之一
南北分界线,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分界线之一。在自然地理上秦岭-淮河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南北分界线具有多重定义和含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南北方地理区域分界线,还是降水量分界线、温度分界线、植被类型分界线、农作物种植分界线、地貌特征分界线。[4][1]
这一概念在1908年,时任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的张相文撰写了《新撰地文学》提出。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教授团队,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作了一张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并且划定了一条精确的南北分界线,西起平武县,东至射阳县。中国南北分界带最窄处26.42公里,最宽处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总长度约为1666.28公里。[5][4][1]
南北分界线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使得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而北方地区则以温带寒带气候为主,寒冷干燥。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南北地区在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南北分界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也是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分界线。在人文地理上分界线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6][1][7]

定义

南北分界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这一概念在1908年,时任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的张相文撰写了《新撰地文学》提出。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教授团队,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作了一张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并且划定了一条精确的南北分界线,西起平武县,东至射阳县。中国南北分界带最窄处26.42公里,最宽处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总长度约为1666.28公里,在自然地理上秦岭-淮河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而在人文地理上其实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