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金竹(学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ière) Riviere & C. Rivière),别名刚竹黄金竹黄竹[1],为禾本科Poac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植物[2]。金竹原产于中国中北部及东南部,引种栽培于格鲁吉亚意大利等国家[3];在中国产于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4]。金竹多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地带[5],喜光,喜温暖且湿润的环境,稍耐阴,不甚耐寒。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6]、呈中性或酸性微酸性、肥沃的红壤中[7]
金竹竿高6~15米,幼时无毛,成长的竿呈黄绿色或绿色;[tuò]环微隆。箨鞘无毛,背面具绿色脉纹;箨耳及鞘口的[suì]毛都缺失;箨舌呈拱形或截形;箨片呈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末级小枝具2~5叶;叶鞘仅上部有细柔毛或几无毛;鞘口及叶耳的繸毛都很发达;叶片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枝未见。笋期3月上旬至5月上旬。[8][6][9]
金竹常用于庭园观赏[5],成片竹林、竹海可用于观光旅游[6]。其竹笋味略带苦涩,经浸泡漂洗或腌制后可食用[4]。金竹的竹材坚实[10],可作建筑用材,也可用于打造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和工艺品[6]。此外金竹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固土保肥等生态效益[7]

特征

金竹竿高6~1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黄绿色或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箨鞘无毛,背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具绿色脉纹,微被白粉,有褐色或淡褐色斑块与斑点;箨耳及鞘口的繸毛都缺失;箨舌为绿黄色,呈拱形或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呈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枝具2~5叶;叶鞘仅上部有细柔毛或几无毛;鞘口及叶耳的繸毛都很发达;叶片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6~13厘米,宽1.1~2.2厘米。花枝未见。[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