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魏林

英国伦敦会医药传教士
[luò]魏林,英国伦敦会医药传教士,又名“雒颉”。1834年,医学毕业。1838年奉派来中国传教,先抵南洋巴达维亚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到广州,与伯驾等传教士发起成立医学传道会,并在澳门开设诊所。旋即关闭。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占领舟山岛后,他在定海开设眼科诊所,不久又随英军撤离。二十四年抵上海在南门城内租民房创办诊所,既治病又传教。二十六年,在中外人士帮助下,在北门外创办一所专给中国人治病的仁济医院[1],这是基督教新教在上海开设的第一所医院。二十八年曾在青浦引发教案。
咸丰七年(1857),回国休假。十一年,至北京开设医院。同治三年(1864)离京,同年八月返英。英文著作有《上海华人医院十一年(1846-1857)年份报告》《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北京及其近郊纪事》。

人物简介

1838年被伦敦会派驻中国。7月底,他带家眷启程,同行的还有麦都思,11月中旬抵达巴达维亚,1839年底到广州,加入中华医学传道会。此后断续在澳门的医院工作,同时在广州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