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简称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一所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院长为夏强。该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仁济医院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也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医疗机构之一,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
截止2019年底,仁济医院共有正式职工3458人(不含南院)。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专家477名;博导126名、硕导173名。医院设有55个临床医技科室:消化科、变态反应科(过敏科)、心理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等。[5]该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7位。[6]

历史沿革

仁济医院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简称伦敦教会)在中英鸦片战争后创立的,其目的是通过医疗组织,施以小恩小惠,为英帝国主义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服务。英国伦敦教会早在 1807 年即派传教士来传教,因受清政府的严格限制,收效甚微。1843 年英军第二次占领舟山时,洛克哈脱再次去舟山为英军效劳,开展教会医事工作。继洛克哈脱之后,代表教会医事委员会的麦特赫斯脱(W. H. Medhurst)牧师也手1843年12 月23日抵达上海。他们在城内大东门租借民宅,于1844年2月上旬开设了医院。但由于这些宅所不适宜办院,所以在同年10 月迁到南门外比较宽大的一所四合院住宅、能容纳 20 个住院病人。这就是上海最早成立的一所西医院,定名“中国医院”,亦称“华人医院”(它有别于洛克哈脱医师专为外国侨民开设的私人诊所)。在最初8个月,约有8000 人接受治疗,其中男病人约占 4/5。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医学在上海的发展起点。[7]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医院为了发展拟建更多房屋,曾商请中国社会名流贸助。至1902 年底,共募捐到8472 两银子建筑基金,最大的部分来自中国茶、丝和成品同业公会。1905 年伦敦教会派谈文卜医师(C.J.Devenport)任院长。1907年以55000 银元向伦敦教会买下1446 平方米(2.169 亩)土地。通过募捐及借款重建女病房,设置60 张病床。1911年由医师拉尔卡卡(Dr. Lalcaca)家屑捐款,将山东路医师住宅改为拉尔卡卡纪念医院作为收贵病房。1913年又在男病房上加建一层,扩充男病房。因此,到20年代全院病床已近200 张,设有内科和外科。早期,仁济医院对病人实行免贵医疗,人们称它为“贫民医院”。经费来源完全靠社会捐款,而这段时期的募捐所得大部分用于向伦致教会购买土地,所以医院的扩展是级慢的。1918年开始设立“病床捐助基金”,为那些无力付费的住院病人提供帮助。这项垫金稻步增长,至1938年底基金资产超过了 56000 元,从而使医院能够自力更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