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
五族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政治口号。[1]其内容主要为五族一家,五族平等,五族平等的参政权等。[2]为近代中国民族治理转型与新型民族国家建构提供了指导思想,为中华民国继承清帝国全部领土提供了正当性的依据,为满、蒙、回、藏等民族认同民国、归顺民国提供了法理依据。[2]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发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此为民族之统一”,这也被认为是五族共和说正式提出的最早时间,而五族共和,也由此被认为是孙中山以及辛亥后的南京临时政府在民族治理方面的基本宪政制度架构。[3]

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势力的不断侵入造成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各民族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命运。尤其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局势客观上要求各民族团结以抵抗外侮拯救中华民族。早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英俄为争夺中亚交锋于中国新疆地区进而争夺中国西藏各自培植代理人这对中国“大一统”下形成的华夷秩序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政局剧变以英法俄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采取各种侵略手段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制造事端挑拨国内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唆使民族地区与中央政权分离严重威胁中国主权。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中央政权的衰落中国各民族第一次面临民族灭亡的共同命运要求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近代各民族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使中国各民族的内在联系空前加强各民族联合一体拯救中国的趋势正式形成。共同历史、共同境遇、共同命运促使中国各民族联结成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对立体。正是由此中国各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矛盾于是各民族由自发走向自觉联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
五族共和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