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细菌

进行生物发光的细菌
发光细菌(英文名:luminescent bacteria.luminousbacteria)是指进行生物发光的细菌,是一类非致病的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细菌,细胞呈杆状或弧状,长有极生鞭毛,多数海生。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经培养后,在有氧条件下能发出肉眼可见的蓝绿色荧光,波长474~505nm。[1]
世界上已被发现的发光细菌多达一百几十种。20世纪70年代,国外科学家首次从海鱼体表分离筛选出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敏感的发光细菌。1985年,中国科研人员从青海湖采样获得“青海弧菌”,五年后它被确定为一种新的淡水型发光菌,并成为全世界唯一由中国学者命名的发光细菌新种。[1][2]

介绍

发光细菌 luminescent bacteria.luminousbacteria,进行生物发光的细菌。多数为海生,与发光浮游生物同能引起海面发光。此外,在空气中,死鱼及水产加工食品的表面于暗处也会发光,这种发光现象导致海生菌的第二次生长繁殖。用加有3%NaCl,1%甘油的普通肉汁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发光菌形态虽多种多样,但生理特性却非常相似。一般对明胶不产生液化,分解蛋白质后不形成毒物,常寄生在各种动物体上引起“发光病”,即寄生发光。这些细菌通常经由寄主的卵传递给后代寄主。有些发光鱼类和乌贼是和发光细菌共生而利用了细菌的发光。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可在牛马的死尸和肉中繁殖;它侵入人体则会产生发光尿。这些细菌一般好低温,最适温度约为18℃,37℃以上则不发光。发光现象是酶促氧化反应,必需FM-NH2,O2长链饱和醛,虫荧光素酶等。一般认为FMNH2就是荧光素。发光细菌有一百几十种,除上述几种外,典型的还有鱼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fisheri)、磷光弧菌Vibrio phosphoresce-ns)、发光杆菌(Bacillus photogenus)等。细菌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与动物发光不同,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具有可以抑制氯高铁血红素呼吸浓度的一氧化碳氰化物,而不能抑制其氧化过程这点来看,可以把它看作是不参与细胞色素系统的呼吸形式称为发光呼吸。发光细菌发出青白色光,如鱼无色杆菌所发出的光,最大波长为490纳米。
目前国内常用的3种发光细菌为:明亮发光杆菌、费氏弧菌、青海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