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巴克氏菌

立克次氏体科乌巴克体属的细菌
沃尔巴克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共生菌,属于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的α亚门立克次氏体科乌巴克体族乌巴克体属中的一种。它能经由宿主的卵来垂直传播,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胞内共生菌,能感染包括很大部分昆虫以及一些线虫在内的节肢动物。沃尔巴克氏菌与其宿主的交互过程很复杂,有的涉及到互利共生而非寄生。有的物种如果没有沃尔巴克氏菌的寄生将不能生殖甚至不能生存。研究估计在新热带界超过16%的昆虫感染了沃尔巴克氏菌,而全部昆虫物种的25-70%被估计是沃尔巴克氏菌的潜在宿主。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共生菌,在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啮虫目等10多个目的150万一500万种昆虫中都有共生。据估计约65%的昆虫种类和28%的蚊虫种类天然携带沃尔巴克氏菌。

简介

常见于节肢动物门和部分线虫体内,影响所寄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除了影响生殖外,当它们转移到一个新的物种时,会使新寄主产生各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2009年开始,科学家发现沃尔巴克氏菌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增殖,从而阻隔登革热的传播。

概述

沃尔巴克氏菌又称为沃尔巴克氏体,属于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的α亚门立克次氏体科乌巴克体族乌巴克体属中的一种,1924年由Hertig和Wolbach在尖音库蚊Culexpipiens的生殖组织里首次被发现。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共生菌,在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啮目等10多个目的150万一500万种昆虫中都有共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