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理论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社会理论
批判理论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霍耐特和弗斯特等人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所诸位思想家的理论;广义上,批判理论指在法兰克福学派基础上延伸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批判理论,涉及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领域,融合了女权主义、种族理论、殖民问题、生态理论等各类话题的具有批判性、进步性以及解放目标的理论,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麦卡锡、南茜·弗雷泽、艾米·艾伦和塞拉·本哈比等。[1]
批判理论并非指向某个具有明确界限的单一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群”的概念。它是通过揭露制度和文化中的霸权对畸形社会(如奴役、不平等、压迫等)的制造和复制,以期启蒙人的自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以获得自由、解放的理论。[2]
批判理论不满足于了解一种文化对自己的评价,而是致力于看到表象之下的本质。[3]

基本涵义

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它不是某个具有明确的所指界限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的“群”。所以,很难给批判理论下一个明确定义。基于该理论对社会结构、群体文化、自由与解放的关切,笔者对批判理论的涵义作如下概括:批判理论是指通过揭露制度和文化中的霸权对畸形社会(如奴役、不平等、压迫等)的制造和复制,启蒙人的自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以获得自由、解放的理论。其中,霸权即特权群体通过能够行使权力的各种机构,尤其是政治、司法和教育制度,来维护其对其他群体统治地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