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经书目录

南北朝陆修静编撰道教经文目录
《三洞经书目录》是陆修静编撰的道教历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此书已佚。
道藏有某些学者认为他是模仿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该书著录经书的数目说法不一。有人认为18000卷,有人认为18100卷,有人认为1000卷,有人认为虚目1228卷,实为1090卷(这种说法最为研究者认可)。《三洞道教经书目录》首次提出了按照经书来源分类的方法,这也成为了此后编辑道教经书目录的指导思想。其地位被认为与佛教历史上首次编[zuǎn]汉译佛教经录《综理众经目录》类似。

创作背景

中国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宗教实践活动,在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以及传教等方面,积累了种种经验,形成了卷帜浩繁的经籍书文 ; 而这些经籍书文的结集,则表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与儒、释两家的文化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交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经籍书文的创作,至东晋初,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即著录道书 670 卷,符书500 余卷,共 1200 余卷。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派出,在佛经广为传播的影响下,道经的制作也同步并进,上清、灵宝两大部类经书加上三皇经系统、正一派经书,其篇章已是甚为可观。迄至南北朝时期,相继出了一批道教中坚人物,对当时零散的道书大力加以搜集与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道经进行了结集,以广流传。但因受人力、物力和传播手段的限制,无法将结集的经书进行大量抄写,仅能辑录经书目录传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