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像管

实现电光转换重现电视图像的一种电子束器件
显像管(picture tube[7])是实现电光转换、重现电视图像的一种电子束器件。它主要是由电子枪、偏转系统、聚焦系统、荧光屏、玻壳等组成。[6]阴极射线管(简称CRT,Cathode Ray Tube)[4]俗称,最广为人知的用途是用于构造显示系统,又称布劳恩管。[2]
显像管是一种阴极射线管(电子束),它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偏转线圈电磁铁)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在屏幕的鳞光物质上,产生光点。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能在屏幕上形成亮度不同的光点,组成各种文字和图案。[3]
显像管可分为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按用途分有电视用显像管和计算机用显示管;显像管除玻壳尺寸多样化以外,还有显示屏寬高比的不同,如4:3和16:9,此外,用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监视器上时,显像管的分解率等质量要求远比普通电视机高。[6]
1897年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布劳恩(Braun)发明了布劳恩管,它是基于阴极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荧光的原理工作的,因此又称作CRT。具有这种特征的显示器称为CRT显示器。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CRT进行电视接收装置的具体实验研究。1930年开始电视播送,1938年德国人W. Fleching提出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设想,获得了彩色显像管专利,1950年美国首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并很快进入实用阶段。[8]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