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旱獭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
草原旱[]学名Marmota bobak),是松鼠科旱獭属的动物。草原旱獭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而肥,四肢短粗,头短而宽,颈粗,耳壳短小,背部毛色呈黄褐或淡褐色,腹部土黄色。
草原旱獭为白昼活动的鼠类,警觉性高,视觉和嗅觉都很发达,具有冬眠习性,除食多种植物的绿色部分外,有时也食取昆虫,1年繁殖1次,每次产仔4-6只,多栖息在草原地带低山丘陵地区,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乌克兰
草原旱獭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形态特征

草原旱獭是一种大型地栖的啮齿动物成体体重2200-5500克。体长而肥大,一般成体体长大于400毫米。四肢短粗,前爪尤其发达,善挖洞。头短而宽,颈粗,耳壳短小,两颊有须8-19根,长为30-50毫米。尾长相当后足长的2倍,尾端略扁平。前足4趾以第三趾为最长,拇趾十分退化,前掌具2掌垫,3指垫;后足5趾,具2[zhí]垫与5趾垫。乳头5对。阴茎骨外形近“S”形,末端有不规则的齿状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