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穹宇

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皇穹宇为天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圜丘坛以北,曾用以供奉祭祀神位,是祭天流程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它内部包含两处奇妙的建筑,即三音石与回音壁。1961年3月4日,包含皇穹宇在内的天坛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4]
该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最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用于存放圜丘坛祭天大典所供的神牌。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为今式。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蓝琉璃筒瓦,尖顶,汉白玉石基,是圆形亭子式殿堂,显得精巧而庄重。殿内开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3]
现在留存下来的皇穹宇院落围墙是清乾隆年间的古迹,墙面由质地细密坚硬的澄浆砖采用磨砖对缝的方法砌成,墙头覆盖蓝色的琉璃瓦。整座圆形围墙弧度十分规则,墙面光滑整齐,对围墙内部发出的声波产生了良好的反射效果。因此,在皇穹宇院内产生了奇妙的声学现象,皇穹宇的院墙也因三音石、对话石以及沿围墙内侧能传播声音而被称为“回音壁”。[2]

简介

皇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