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绰号“海顿爸爸”,出生于奥匈边境附近的罗劳村。他是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指挥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1][2][8][9]
海顿8岁时开始在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任唱诗班歌童,17岁倒嗓后成为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Porpora)的助手。[3][2]1759年,海顿在推荐下得到了一份宫廷音乐总管的工作。[10]在此期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d][11]1761年,海顿应亲王之邀,在其名下乐团任副乐长,他最出名的三部交响乐“早晨”[a]“中午”[b]和“夜”[c]极有可能是海顿在艾什泰哈齐家族所作的第一批原创作品。[4]1766年,海顿被提拔为音乐总监,同时他的创作中开始出现宗教音乐,《圣塞西利亚弥撒》是他为艾什泰哈齐家族写的第一部弥撒曲[12]
1768年至1779年,他先后创作了歌剧《药商》《渔妇》《不贞受骗》以及木偶剧《菲利蒙和鲍西斯》等。[5][13]1790年海顿受经纪人沙罗门之邀来到伦敦,期间他创作了6部交响曲,这些交响曲一起被后人称作“伦敦交响曲”。其中,《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是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3]之后又创作了第100号至104号五部伦敦交响曲。[3]1795年8月,海顿回到维也纳,创作了奥地利国歌并命名为《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7]1802年,海顿因年迈和健康恶化而退休。[3]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7][1]
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14]同时也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3出歌剧等。[15]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海顿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主思想和艺术独创性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真正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作品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