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舜功

郑舜功
郑舜功,明朝后期探险家,新安(今徽州)人,曾作为“大明国客”出使日本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次性出现在明史中。

郑舜功

先是,蒋洲宣谕诸岛,至丰后被留,令僧人往山口等岛传谕禁[]。于是山口都督源义长具咨送还被掠人口,而咨乃用国王印。丰后太守源义镇遣僧德阳等具方物,奉表谢罪,请颁勘合修贡,送洲还。前杨宜所遣郑舜功出海哨探者,行至丰后岛,岛主亦遣僧清授附舟来谢罪,言前后侵犯,皆中国奸商潜引诸岛夷众,义镇等实不知。于是宗宪疏陈其事,言:“洲奉使二年,止历丰后、山口二岛,或有贡物而无印信勘合,或有印信而无国王名称,皆违朝典。然彼既以贡来,又送还被掠人口,实有畏罪乞恩意。宜礼遣其使,令传谕义镇、义长,转谕日本王,擒献倡乱诸渠,及中国奸[guǐ],方许通贡。”诏可。
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沿海,明廷震怒。三十四年,命时任兵部尚书杨博,负责派遣使者移谕日本国王,命其管束倭人,释放掠虏的中国国民,杨博派出去的使者正是郑舜功。因为郑舜功不仅是涌现了大批海上贸易商的徽州人,深谙航海贸易,而且曾在嘉靖八年(1529年),跟随日本僧侣昌虎首座至京都,为[tián]山义宣辨别汉和药物,对日本较为熟悉。
“遵蒙本部尚书杨令言,但以中国百余年来,未尝遣使日本国,是故不敢承领文移,取辱使命。但以国客之名,先之以忠信之言,晓之仁义之道,要之以文德之教,使蛮[]之民,乐生于化日之下,自谓用夏变夷之一端耳”。(日本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