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

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柴达木盆地(英文名:Qaidam basin[1])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巨型盆地[5]、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8]中国四大盆地之一[9]。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面积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3],界于北纬35°00′到39°20′,东经90°16′到99°16′之间[4]平均海拔2600至3000米[5]。柴达木盆地总面积27.5万平方千米,其中四周山区面积15.08万平方千米,底部盆地平原面积为12.42万平方千米[4]西北东北和南面分别被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为一封闭的内陆盆地[8]
柴达木盆地是从古海演化而成,断陷始于侏罗纪,经过多次的构造运动和断裂运动先形成盆地雏形,在这之后又经过多次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盆地格局和自然景观[4]。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盆地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且多风沙[6]。以褶皱和逆断层为主要构造变形方式,构造变形西强东弱,北强南弱,共划分为4个一级单元,21个二级单元[10]。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集,有大小盐湖33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11]。除盐湖外,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誉为沉睡的“聚宝盆”[2]。柴达木盆地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12];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平原两个类型。主要地貌类型是风成地貌、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黄土地貌[4]。截至2018年,有大小河流100余条[13]地下水的补给资源总量可达每年42.44亿立方米[14]。土壤共划分为15个土类[4]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种[8]。截至2015年,共计有野生动物9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15]。境内建有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场所[16][17]
柴达木盆地在23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9]南北朝时,成为丝绸之路的南道[18],是多民族的集聚地,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30多个民族[19]。截至2020年,其所在的海西州有常驻人口468216人[20]。柴达木盆地在农业上培育种植枸杞、藜麦、饲草等优势作物[21];建有中国面积最大、有丰富资源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14];2023年1-8月,其所在的海西州的服务业实现同比增长,总体态势平稳[22]。盆地内有都兰热水墓群等科考地点[23]大柴旦翡翠湖、乌素特水上雅丹等景点[7]

命名

柴达木盆地中的“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即辽阔的盐泽戈壁[8][24]。因其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被誉为沉睡的“聚宝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