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

明代徐光启主编古典书籍
《崇祯历书》是明思宗为历法改革而下旨编著的一部丛书,因其年号为崇祯而得名;又称《时宪历》,此历法及其修订版本由清朝初年源用至今。该书在崇祯二年(1629年)九月由礼部左侍郎徐光启成立历局开始编写,到崇祯七年(1634年)十一月编完。由于徐光启在1633年病逝,之后的编[zuǎn]工作由李天经主持。
《崇祯历书》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此书编就后,因反对派的干扰与明代晚期的战乱,并没有得到颁行,直到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早期汤若望对《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压缩,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并进呈清政府后,才被采用,并改名《时宪历》,正式颁行。

创作背景

天文历法丛书。又名《西洋新法历书》《新法历书》《西洋新法算书》。一百三十七卷(有的版本为一百二十卷或一百二十六卷)。明徐光启主编。徐光启去世后由李天经(1579-1659)完成。在编撰过程中先后吸收了西方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瑞士人)、龙华民(意大利人)、汤若望(德国人)、罗雅谷(葡萄牙人)参加了工作。

编纂过程